close
不只是「害怕」碰觸,
根本就是「想都不想」沾上邊。
不喜歡,
因為評論者並非知道他當時告訴我事件時,我內心的想法;
立場不是偏袒,是傾聽。
傳遞者願意給予辯駁的空間嗎?
沒有。
很明顯的,
就像是使用奧瑞岡式規則的辯論賽,
抓住了一個漏洞,
便奮力攻擊,直到取得勝利。
在此特別聲明:
不沾鍋,是我的本能;
因為想在瞬息萬變且難以應對的社會中求生存,
這是最難以平衡的角色,
卻也是足以行走於江河湖海之上的厲害本事。
我一度以為,
傳遞者應該是瞭解我的性格的;
從曾經說出的「我覺得你會衡量自己的能力,選擇最佳的路去走」而言,
我確實認為你應該是瞭解我這一部份的。
我不會因為某些人的傲慢與偏見以及交情很好的裙帶關係而隨波逐流;
會對某些人有所微詞,
那是經由觀察的結果。
如果評論者堅持認為立場有所偏頗的話,
那就這樣吧。
夏蟲語冰,還是涼一點好;
所謂的了然於心,也許就是這樣。
全站熱搜